全國首個《中小學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在南京出爐。南京市將在兩年內投入1億元,完成500所學校的照明提升,該市對中小學幼兒園學生視力保護邁出堅實一步。昨天上午,南京市教育局、市場監管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這一國內創新做法進行詳細解讀。
南京將投入1億元提升學校照明
據了解,《規范》正文包括七個章節和三個附錄,針對中小學幼兒園的普通教室、圖書館、報告廳、實驗室及專用教室等學習空間,不僅明確了照明現場的關鍵性能指標,也從學校實施角度詳細規定了分層驗收流程、可視化設計要求、場景安裝要求。
“《規范》的發布標志著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發布中小學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管理規范的城市,是南京市率先落實國家、省關于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的具體體現。”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祁壽東稱。祁壽東說,今年1月,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代表票決制方式將“制定出臺中小學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標準、提升學校視覺環境”定為教育民生實事。2020-2021兩年內,南京將對照《規范》投入約1億元,完成約500所學校的照明提升。
《規范》首次提出藍光雙重檢測機制
《規范》地方標準項目委托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負責起草工作,邀請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東南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市疾控中心、南京市衛生監督所、南京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共同參與研究。
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調研員盧衛東說,《規范》比較同類標準有很多創新:一是首次要求教室照明可視化設計數據貫穿項目全流程,將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性能數據與驗收現場實測數據在多環節對照校驗,提高設計到驗收的質量可控性;二是首次提出藍光雙重檢測機制,不僅要求每一類燈具必須出具無視網膜藍光危害檢測報告,還在現場驗收環節中,增加便攜式光生物安全測試儀現場雙重檢測;三是以案例方式讓學校學會項目質量監管方法,在規范的資料性附錄中增加了兩個項目的完整驗收案例。
改造后師生反映視覺疲勞有所緩解
據了解,在《規范》研發的同期,南京市教育局啟動了全市中小學普通教室的全面摸底分類提升工作,將全市教室照明情況分為四種類型并明確工作要求。第一類為基本合格教室,教室的照度和閃爍都達標,暫不作為提升對象,但需要跟蹤觀察,一旦達臨界條件即可提升。第二類為自行提升教室,不需新采購燈具,學校只需調整燈具的位置和用電環境即可達基本要求。第三類為板書區提升教室,僅板書區照度不達標,列入市區集中提升范圍。第四類為整體提升教室,列入市區集中提升重點,并全面摸清教室規格和基本環境。其中第三類、第四類教室為今后該市提升工程的重點。
教室按照《規范》改造后,效果如何?據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主任鄧中材介紹,“經過對該市江寧區文靖東路小學一間普通教室改造測試發現,經過數月持續使用,師生普遍反映照明條件改善后,確實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視覺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