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實驗中學實施光環境提升工程后,教室里的光線可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調整。
2月17日,開學第一天。成都市高新區錦暉小學5年級3班,班主任董曉琴欣喜地發現:這個寒假,班里沒有新增一名“小眼鏡”。她說,隨著“教室光源改造”、“雙減”等舉措的推進,“小眼鏡”的增加速度相比前些年緩慢了一些。近年來,成都市教室光環境提升改造,是讓“小眼鏡”增長速度減緩的原因之一。據了解,2021年,成都市啟動了第二輪教室光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投入10億余元資金,推進實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課桌椅“雙達標”工作。通過多管齊下,為學生的視力保駕護航。
高新區錦暉小學的智能燈光教室也是成都市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縮影。全校2000多名學生、40多個教室以及功能室全部完成了光源的改造。
高新區錦暉小學學生在光環境提升工程后的閱覽室閱讀。
董曉琴是一名有20多年教齡的老師,她經歷了教室從日光燈到節能燈再到LED燈的改變。“我剛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教室里用的單管日光燈,如果遇到陰雨天,教室里光線不足,特別是坐在角落里的學生看黑板就非常吃力。有時候遇到電壓不穩定,日光燈還會不停地閃爍,對學生視力影響極大。”而現在全校所有教室都改造了LED燈,實現了教室燈光“按需照明”:具有“防藍光、防眩光、防頻閃”的功能。6年級3班老師孔彤彤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室里光線柔和度更好,學生看黑板不吃力。
成都市青羊區實驗中學7年級11班班主任趙南晰也有深刻的體會:“中學生從早上8點一直學習到晚上7點,原來教室燈光還沒有改造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揉眼睛,這說明學生視力容易疲勞,而現在學生在課堂上揉眼睛的現象明顯少了。”
除了教室里的光源被改造,教師在辦公室也享受到了LED光的普惠。偌大的辦公室里燈光明亮,同樣能夠根據不同的場景對燈光進行調整。曾經,趙南晰的工位上光線不夠,桌子上加了一盞臺燈,而現在就不需要了,辦公室的光亮度合適,還能夠根據戶外光線的變化進行調整。
在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9盞LED等均勻地分布在天花板上。學生不管坐在任何座位,都能夠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照明。教室里的燈光開關如今被一個控制板代替。控制板上有板書、投影、自習、考試、課間等多種模式。師生可以根據相應的場景選擇燈光模式。2月17日上午10時,正值學生課間時分,六年級6班班主任周陽老師選擇了“課間”模式,教室的燈光瞬間變得柔和了一些。與此同時,她大聲提醒同學們抓緊時間到戶外運動,多眺望遠處的綠色植物。同學們紛紛跑到教室外面活動,給眼睛“放個假”。進入上課狀態后,控制板上被調整到了“自動”模式,學生區域的燈光亮度適中,講臺區域的燈熄滅,兩邊的燈亮度增加,以保證學生能看清黑板與多媒體屏幕。
除了燈源改造,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還配備了“學生視力監測”系統,在學校醫務室里裝有一臺電子視力測試儀,校醫會對所有學生定期做視力測試,并對“視力異常”的學生進行跟蹤監控,3年級的學生黃詩琪接受做完視力測試后,系統會自動儲存她此次的視力狀況,以及與此前監測的狀況進行對比,測試結果會及時告知老師和家長,并對膳食搭配、科學用眼等提出建議,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保護學生視力。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學生的視力情況會備案在冊,結果及時告知家長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