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近視、脊柱彎曲異常問題已成為危害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兩大疾病。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陸續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更新版)》(以下簡稱指南(更新版))以及《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防控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近日,國家衛健委邀請相關權威專家圍繞兩個《指南》的發布進行了詳細解讀,并向公眾普及相關健康知識,保障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減少“小眼鏡”出臺三級預防技術體系
走在街頭,經常會看到一些小學生甚至幼兒帶著厚厚的眼鏡,近視,已經成為威脅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頭號敵人。
為何會出現這么多“小眼鏡”?對此,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陶芳標解釋稱,兒童青少年近視病因十分復雜,人群具有普遍的易感性。 近距離用眼過多、戶外活動不足、光照時間短、照明燈具光譜的改變、睡眠不足等是近視的中介因素;城市化、教育的競爭壓力、非全光譜照明燈具和電子屏幕的廣泛使用等是近視的促成因素。
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當眼睛在調節放松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內,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導致視網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稱為近視眼。目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引起家長、學校等各方的高度重視。陶芳標表示,應堅持正確的防控思想,采取科學的防控措施,社會各方在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方面才能取得不錯的防控效果。
國家衛健委近期發布的《指南(更新版)》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提出三級預防技術體系。一級預防措施是普及近視防控核心知識、培養健康用眼行為、建設視覺健康環境、增加日間戶外活動等;二級預防措施是篩查視力不良,評價遠視儲備狀況,加強分級管理,發揮視力健康的管理效應;三級預防措施是倡導已經近視的兒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間戶外活動,減少近距離用眼行為,及時佩戴眼鏡或采取其他矯正方法,嚴格進行眼視光檢查,防控輕度近視向重度近視發展、重度近視向病理化發展等。
陶芳標提到,社會各方在使用《指南(更新版)》時要堅持全生命周期的防控思想,一要從小、從早抓起,比如3~7歲要重點抓遠視儲備;二要堅持三級預防策略,將《指南(更新版)》各項適宜技術落實在三級預防的各個環節;三要堅持醫防協同,預防為主,切不可走偏方向,不能把近視防控的重點放在在治療之上,要將全人群預防與重點人群的近視防控相結合;四要糾正近視防控過度物化行為,篩查的電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方向,不是必備要求,建立健康檔案、篩查近視和評估近視相關的危險因素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預警預測是技術的關鍵,因此各地要創新工作,因地制宜地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單側背書包、不良坐姿極易引發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
不良坐姿、缺乏體育鍛煉都可能成為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的“元兇”。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馬軍指出,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組織2019年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及干預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總的脊柱彎曲異常檢出率在2.8%左右,初中、高中階段增長更高。
導致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的原因有哪些?馬軍表示,初中和高中階段兒童青少年身高發育主要以脊柱增長為主,但由于兒童青少年相對缺乏體育鍛煉,使得固定脊柱正常生理彎曲兩側的肌肉力量不足,再加上坐姿、站姿不正確,就容易造成脊柱彎曲異常的發生。如果學生常在不適宜的課桌椅或者照明、采光不良的條件下閱讀和書寫,就容易發生彎腰、歪頭、扭身等不良坐姿,由于脊柱兩側長期受力不均,而雙側肌肉的緊張度不均衡,再加上長時間的單側負重或長期習慣用單側背書包,就可能導致脊柱側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