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減負 打好“組合拳”
“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每天下午4點半放學,然后去補課,到家要到晚上七八點,還得完成學校的作業,一般10點以后才能睡覺。累是累,可是為了上個好初中,不拼不行呀。”看著新學期近視度數又有所加深的兒子,合肥市民劉先生有些無奈。他坦言,面臨小升初的壓力,班里很多家長都會在每天學校放學之后,帶孩子到培訓機構補課。
保障初中生9個小時睡眠、家長“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對于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的相關規定,合肥市經開區學生家長趙先生表示很難做到。“孩子讀初二了,平常要到晚上10點左右才能寫完作業,昨天夜里到11點還有一篇作文沒有寫完。”趙先生說,孩子現在雙休日也不肯出去鍛煉身體,基本就賴在家里補睡眠、寫作業,中間再插空看一會電視。
課業負擔重是中小學生近視的“傳統”原因。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部分學校落實國家“陽光體育一小時”要求時,在強度和時間上還有差距,甚至存在文化課擠占體育活動情況。“考試指揮棒沒有本質的變化,中小學生把主要空間和時間用在文化課學習上,近距離用眼時間長,易導致視力下降。”省政協委員、合肥師范學院校長孫道勝說。
“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用眼壓力。”孫道勝表示,減負需要打好組合拳。應當進一步引導學校和家長尊重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成才觀念。學校層面嚴格規范課程開設和作息時間,針對學生成長特點,設計和控制作業總量,切實減輕課業負擔。家長層面要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的情況,切實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和運動時間。
典型示范 構建“新格局”
“我們堅持把近視防控貫穿課堂教育,培養學生愛眼護眼的良好習慣。”合肥市長江路第三小學海棠學校花園校區教師喻巧月介紹,該校語文老師講寫字和聽課坐姿編成順口溜,糾正學生不良讀寫姿勢;科學老師制作思維樹,形象地告訴同學們寫字1小時要休息10分鐘,不能在行進中、不穩定、光線不理想的環境里學習。
據記者了解,該學校依托廬陽區青少年視力保護基地,定期對全校2000多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建立“貓頭鷹”視力檢查檔案,開展具有校園特色的近視防控工作。依托家長學校平臺,學校開展視力專題講座,分發宣傳手冊,進一步豐富了家長視力保健知識,形成家校重視孩子視力健康的共識。
“兒童青少年生活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學校,只有家庭和學校攜手行動,科學預防,才能有效保護視力健康。”省政協委員徐鳳梅認為,當前可以通過創建兒童青少年愛眼示范學校,加強典型示范,來引導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共同呵護孩子的眼睛。
徐鳳梅委員還建議有關部門出臺政策,鼓勵校企攜手呵護孩子視力健康,創建愛眼教室、愛眼示范學校等,幫助開展規范的眼視光學檢查、全面的視光學評估、各類疑難屈光不正的檢測,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弱視綜合干預、康復訓練、醫學驗光配鏡、多種光學矯治等多項眼保健服務,促成“以點成線,以線帶面”的防控近視新格局。
改善條件 教室“亮起來”